霉菌毒素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猪场繁殖性能不佳、生长性能低下,疾病易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给猪场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霉菌毒素一旦产生后,物理化学细致稳定,极难被破坏,目前常用的办法就是使用脱霉剂,但使用脱霉剂会带来吸附营养、重金属中毒等多方面影响,往往效果不佳。那么该如何预防霉菌毒素的产生,从源头控制其带来的巨大危害呢?
1.影响霉菌生长和产毒的因素
霉菌毒素是丝状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于养猪生产影响较大的有黄曲霉毒素、T-2毒素、伏马菌素、玉米赤酶烯酮、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六种。霉菌毒素的产生环节大致可以分为田间产生和仓储环节产生。
1.1田间产生
在田间感染霉菌毒素风险的关键因素是作物前作(前一茬种的作物)、作物秸秆、作物种类、田间管理、作物花期和收获期的天气。土壤表面的作物秸秆以及一些残留物是霉菌的主要繁殖场所,尤其是玉米、小麦收割后的残留物,那么通过耕作尤其是深耕可以降低地表已经受到霉菌毒素感染的残留物从而减少过冬霉菌的的数量。一系列的环境压力因素例如干旱、缺肥、高作物密度、杂草竞争、昆虫或者机械损伤都可以促进了霉菌菌的产生以及霉菌毒素的形成。在田间较容易产生的玉米赤霉烯酮、烟曲霉毒素及单端孢霉烯化合物,包括呕吐毒素、T-2毒素等[1]。
1.2仓储环节产生
仓储是霉菌毒素高发区域,影响储藏期间霉菌滋生和毒素产生的因素主要包括:霉菌生长环境因素 ( 温度、湿度、pH值、营养因子),以及饲料原料、宏观和微环境之间许多种微生物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环境。
(1)温度
大多数产毒霉菌都属于中温型微生物,生长温度为4-60℃。产毒霉菌并非在所有适于生长的温度条件下都能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温度为11一37℃,当温度为37℃时只产生黄曲霉毒素
(2)湿度
相对于细菌而言,霉菌对湿度的要求较低,它们可以在最低的湿度环饲料霉菌毒素脱毒剂的应用技术研究境中生长。一般而言,饲料中常见的产毒霉菌在越低的湿度中生长越慢,产生毒素也需要有一定的湿度环境。如黄曲霉毒素生成的最低相对湿度为83%,而黄曲霉生长的最低相对湿度为80%(30℃时)。当温度、pH、营养因子等条件较差时,毒素产生的相对湿度则要求更高一些[2]。
(3)pH
霉菌可以在比较广泛pH值范围生长,但毒素产生所需的ph值范围则相对较窄,多数霉菌毒素在酸性ph值范围产生,而这正是饲料值的一般范围。与湿度一样,产生毒素所需的值范围也受营养因子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4)营养因子
霉菌生长基质中的各种营养因子可以对霉菌的生长和毒素的产生有影响。如含糖量高或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基质较适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1%-3%的食盐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口。饲料中的各种微量元素也对毒素的生成有一定的影响。
(5)生物因素
霉菌毒素生长的影响,要考虑生物因素的影响。霉菌在生长和产毒的过程中各种不同的霉菌可以相互作用。Cuero(1987) 研究表明,在无菌玉米、大米核仁以及玉米和大米麦芽抽提物的各种培养基上,黄曲霉、纯绿青霉和禾谷镰刀菌仅在玉米中产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
2.1原料阶段的预防
对霉菌毒素的源头控制霉菌毒素是霉菌毒素控制的起始阶段,该阶段可通过抗性育种,培育抗真菌的作物品种、合理耕作、灌溉和施肥,适时收获来减少霉菌的增长和霉菌毒素的产生。像玉米、小麦及稻谷等作物优良作物品种、翻耕上一季作物收获的残留物及适时收获等措施可有效减少霉菌的污染。同时可以使用鼓风机将较轻或一部分谷物空壳除去,因为这部分作物的霉菌毒素含量最高。
2.1.1水分控制
控制各种饲料原料受霉菌污染程度,水分是根本。由于玉米和其它谷物是饲料中水分和霉菌的主要来源, 所以管理饲料中水分的首要步骤就是控制用以配合饲料的原料中的水分,使霉菌处于低代谢活性状态。原料收获后必须迅速干燥,将水分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根据中国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对各饲料原料水分有一定的要求,具体如表1所示[4]。
表1.饲料原料水分控制 饲料原料水分控制高粱、稻谷≤14%大豆、玉米、麦麸、木薯干≤13%鱼粉、骨粉、肉粉≤12%注:摘自中国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
|
2.1.2玉米的过筛除尘
玉米是最容易发霉的饲料原料之一,完整的玉米因存在种皮,所以受到霉菌毒素感染的几率较小,而碎粒和粉末没有种皮的保护作用,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很容易受到霉菌的感染而产生霉菌毒素。玉米过筛后的粉末状物质中霉菌毒素的含量往往是完整粒的几到几十倍,且过筛去除玉米中的粉粒和杂质的同时也会有效去除霉菌毒素。(姜淼,2013)试验结果表明,使用4目筛筛分发霉的玉米,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的含量,较筛分前减少85%以上。通过简单的筛分装置,便可以明显的减少霉菌毒素含量,作为自配料的猪场,确实值得使用[5]。
2.1.3原料包装
新型饲料防霉包装, 饲料在袋里面可保持长期不发生霉变。这种材料由聚烯烃树脂构成,其中含有0.01 %~0.50 %的香草醛,袋的外层覆盖聚烯烃树脂膜,能防止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慢慢蒸发扩散而渗透到饲料中, 不仅能防霉, 而且这种芳香味还可提高饲料适口性。
2.1.4添加饲料防霉剂
饲料配方中添加防霉剂是重要的霉菌毒素预防手段。在加工时可在饲料中添加防霉剂。饲料防霉剂可以破坏微生物细胞结构或者酶,使霉菌中的酶蛋白失去活性而不能参与催化,从而抑制霉菌的增殖和毒素的产生。
常用的饲料防霉剂:①有机酸,如双乙酸钠,防霉效果好,也可作为酸化剂健康肠道安全无残留;②有机酸盐及酯,如山梨酸钠(钾)等,有机酸盐防霉效果稍差,且需要一定的水分和pH条件下才能进行;③复合防霉剂。在饲料中使用防霉剂要注意剂量, 剂量过高不仅会影响饲料原有的味道和适口性, 还会引起动物急、慢性中毒和药物超限量残留。不是所有的防霉剂都可以通用, 我们需要可根据环境和饲料水分含量等实际情况灵活使用防霉剂。刘丰(2009) 认为, 饲料用防霉剂能降低饲料中微生物的数量、控制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抑制霉菌毒素的产生、预防饲料储存期营养成分的损失、防止饲料发霉变质并延长储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