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饲料酸化剂的作用机制

饲料酸化剂有单一型或复合型,另又有液体型和固体型之分。

饲料酸化剂现多以有机酸和无机酸配合使用为主,因两者结合使用可达到互补协同效应,克服单一酸化剂的不足与缺陷,可增强使用效果,降低使用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经济效应。

由于有机酸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其抗菌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但是它们具有相似的作用机制。

在饲料中添加的酸化剂一般为有机酸,它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有机酸只能通过降低胃肠道环境的 pH 值来达到间接降低有害病菌数量的作用,如富马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等;第二类有机酸除了能够降低胃肠道环境的 pH 值以外,还可以通过破坏病菌的细胞膜,达到干扰病菌酶的合成,进而影响病菌 DNA 的复制,最后产生抗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属于这一类的有机酸包括甲酸、乙酸、丙酸和山梨酸等。由于 pH 值、浓度和解离状态的不同,不同的有机酸具有不同的靶细菌(见表 4)。

微信图片_20190308111112.jpg 

研究发现,挥发性有机酸和非挥发性有机酸及无机酸的抗菌效果存在明显差异,挥发性有机酸(甲酸、丙酸、丁酸)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直接扩散进入细胞内,通过降低细胞内 pH值,抑制某些大分子如 DNA、RNA、蛋白质或脂类等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的代谢,破坏病原菌细胞膜的完整性,从而达到杀菌作用;非挥发性有机酸(如乳酸)和无机酸(如磷酸)具有显著的抑菌作用,由于这些酸化剂通过降低病原菌细胞间质的 pH 值,破坏病原菌渗透压体系,阻止细胞正常繁殖,从而阻止病原菌的发育和生长。

参考《有机酸的抗菌效应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