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新闻分类
酸化剂能否在肠道起到抑菌作

.酸化剂的作用位点

   酸化剂在饲料中添加混合、成品饲料贮存以及动物采食后经口腔、胃、然后进入肠道后的过程中,可能都会发挥酸的作用。如在饲料中,酸化剂可以抑杀饲料中的病原菌,对饲料起到清洁作用;饲料被动物采食后到口腔中,被味觉受体感知,可以刺激采食(猪喜好酸味,添加酸化剂可以增加采食量);饲料进入胃中,解离的酸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幼龄动物胃酸的不足,非解离酸分子可以直接的杀灭病原菌,减少进入肠道病原菌的数量;如果酸进入小肠后没有被吸收,则少量的未解离的酸也可以对肠道中的病原菌起到杀灭作用。


       但酸化剂能否在肠道起到抑菌作用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方面,酸化剂特别是短链脂肪酸是很容易在消化道的前段被吸收的,因此实际进入肠道的酸的数量将大幅降低;另一方面肠道中的pH环境通常为中性偏碱,在这种环境条件下,大多数酸呈解离状态,非解离的酸分子比例较低,因此抑菌作用也就很弱了。因此要实现肠道中发挥酸分子的抑菌作用,对酸进行包膜处理或采用缓冲酸体系可能是有效的办法。但如前所述包膜酸在消化道前段以及未摄食的饲料中就起不到作用了。

  关于酸化剂在肠道中抑菌作用的意义也是存在争议的。 病原菌对机体的危害主要因为肠道的数量或比例高了,因此抑菌的最终目的是降低肠道中的病原菌的数量或比例。

   然而从动物消化道病原菌数量的分布来看,大肠的病原菌最多、小肠次之,而胃中最少。这与“病从口入”以及病原菌生长和繁殖的适宜环境条件有关。因此从预防角度考虑,酸化剂(包括其他抑菌剂)在胃中发挥抑菌作用的效率是最高的,可以最有效的降低肠道的病原菌。

   举一个例子:假如胃中的食糜中的大肠杆菌数为100CFU/g,而小肠中为1000CFU/g,大肠中为100000CFU(实际比例差异可能更大)。如果某种杀菌剂,可以杀50个大肠杆菌,则胃中大肠杆菌数量下降了50%,而小肠中下降了5%,大肠中则仅仅下降的万分之五。反过来可以这样理解,胃中大肠杆菌数相差一倍,而这些大肠杆菌到了小肠和大肠,则会存在几何级数的差异!因此从预防考虑,我们并不需要在意饲料酸化剂是否在肠道中发挥抑菌作用。如果从治疗的角度考虑,则需要直接快速地降低肠道中已经超高的病原菌数量,当然,治疗需要酸化剂的量无疑会更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