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玉米粉饲料1(74%玉米,20%豆粕,8%麦皮),玉米粉饲料2(72%玉米,20%豆粕,8%麦皮,2%鱼粉),双乙酸钠防霉剂;虎红琼脂培养基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万香保和露保细盐.
1.2 实验方法
1.2.1 饲料贮藏试验
在饲料1中加入不同重量的双乙酸钠防霉剂,使防霉剂在饲料中形成不同的浓度梯度,并分装在密封的塑料袋里,每袋1 kg,置于29±1℃的培养箱中培养,每个处理组做一个平行对照.每隔10 d取样进行一次霉菌菌数检测.饲料中霉菌数量的检测根据《饲料中霉菌的检验方法》(GB/T13092-1991)[8]进行.防霉剂的添加量如表1.
1.2.2 菌种分离
表1 饲料中防霉剂的添加量
在霉菌数量测定中将得到的不同生长形态的霉菌菌落进一步分离纯化,根据文献[9]初步鉴定出所分离的霉菌种类.
1.2.3 防霉剂最低抑菌浓度试验
菌液的制备:在无菌条件下用10 mL无菌水将PDA斜面培养基上的霉菌孢子洗脱,制成霉菌孢子悬液.
在含双乙酸钠防霉剂0.5,1.0,2.0,4.0,5.0 g/L的含30 mg/L硫酸链霉素的虎红琼脂平板上,分别划线接种分离到的各霉菌菌种,28~30℃培养3 d后观察霉菌的生长情况,不长霉菌菌落的平板的最低防霉剂浓度即为防霉剂对该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1.2.4 防霉效果比较
将饲料2分装在密封塑料袋里,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双乙酸钠防霉剂和另两种市售进口饲料防霉剂万香保、露保细盐,每处理组做一个平行对照.在28~30℃的培养箱中培养,每隔10 d检测一次饲料中的霉菌数,根据霉菌数量的变化比较各防霉剂的防霉效力.饲料所加的防霉剂及浓度如表2.
表2 饲料中加入不同防霉剂的量
2 结果与讨论
2.1 防霉剂不同浓度的抑菌效果
在饲料贮藏期间每隔10 d抽样检测一次饲料中的霉菌总数,所得数据如表3.图1为饲料贮藏期间霉菌数的变化曲线.可以看出,没有加入防霉剂的饲料样品对照组,其霉菌数目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而上升,而加入防霉剂的处理组霉菌数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防霉剂浓度越高,霉菌数下降越快,说明双乙酸钠防霉剂对饲料中的霉菌有明显的抑制和杀灭作用.1.0 g/kg的添加量就可以起到有效的防霉效果.
表3 饲料贮藏试验霉菌检测数
图1 饲料贮藏期间霉菌数的变化
2.2 霉菌种类确定
从防霉实验中共分离出11株霉菌,通过镜检观察它们的生长形态,根据文献[9]初步确定为以下霉菌种类:黑曲霉群,灰绿曲霉群,局限曲霉群,烟曲霉群,产紫青霉群,局限青霉群,斜卧青霉群,米根霉,匍匐散囊菌,白地霉(外生菌丝孢子型),土曲霉群.
2.3 防霉剂对不同霉菌的抑制效果
不同种类的霉菌对双乙酸钠防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双乙酸钠防霉剂对饲料中分离的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双乙酸钠防霉剂对灰绿曲霉群、烟曲霉群和白地霉(外生菌丝孢子型)的抑制作用较强,1.0 g/L的浓度就可以完全抑制它们的生长;对其他种类的霉菌也有不同的抑制效果,最低抑菌浓度都在5.0 g/L以下.
虎红培养基中加入30 g/L硫酸链霉素,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有效排除细菌对实验的影响.
2.4 不同防霉剂防霉效果比较
双乙酸钠防霉剂与其它两种市售进口防霉剂通过饲料贮藏试验比较其防霉效果,在饲料贮藏期间每隔10 d检测一次霉菌数目,所得数据如表5.
表4 双乙酸钠防霉剂对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表5 3种防霉剂对比实验期间霉菌变化数
从表5可以看出,3种饲料防霉剂对所试验的饲料均具有一定的防霉效果.双乙酸钠防霉剂防霉能力略强于万香保,比露保细盐强很多,在试验中抑菌效果是最好的,它的防霉作用快,能有效地减少和控制饲料中霉菌的生长.
防霉剂的防霉能力受到饲料成分、饲料的初始霉菌数及饲料的水分含量等因素的影响.本次对比贮藏试验所用饲料中含有2%鱼粉,营养丰富,更适合霉菌的生长,因此在试验后期霉菌数目有所增加,在饲料贮藏中应加以考虑.
3 结语
双乙酸钠是一种有效、快速的防霉剂,它的用量少,在饲料中加入1.0 g/kg就可以很好地抑制霉菌的生长发育,作用时间持久.
在防霉效果对比试验中可以看到,所试验的3种防霉剂都有一定的防霉能力,双乙酸钠防霉剂的防霉效果优于其他两种防霉剂.
不同霉菌对双乙酸钠防霉剂的敏感程度不同,防霉剂浓度达到5.0 g/L就基本能抑制常见的各种霉菌;防霉剂对灰绿曲霉、烟曲霉群和白地霉的作用较强,1.0 g/L的浓度就能抑制它们的生长.
实验来源:《新型饲料防霉剂双乙酸钠防霉效果研究》黄通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