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饲用酸化剂作为无污染、无残留、高效的饲料添加剂,与微生态制剂、酶制剂、香味剂等成为绿色饲料添加剂,成功的代替了部分饲料抗生素,其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饲用酸化剂是只能够酸化饲料的一类物质,最初作为能够改善饲料适口性的一种风味添加剂。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能够通过降低胃肠道pH值,改善营养物质在猪胃肠道的消化,抑制肠道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促进动物生长,增强动物机体免疫机能,在养猪生产中还能减少应激,有效替代饲用抗生素,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饲料添加剂。
1、饲用酸化剂的类型
用于饲用酸化剂的酸包括无机酸和有机酸。无机酸以强酸为主,目前主要有磷酸和盐酸。无机酸由于具有较强酸性和较低添加成本的特点。盐酸的使用效果受日粮电解平衡状况的影响,磷酸可起到酸化作用,并可补充磷源。无机酸添加剂量较少则效果不明显,添加剂量较高时会影响饲料适口性、损害口腔黏膜和腐蚀饲料加工机械。在养猪生产上多用有机酸类,因其能改善饲料的适口性,可直接进入动物体内参与新陈代谢,有提高饲料品质和动物生长性能的作用。常见有机酸有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山梨酸、延胡索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等。有机酸化剂虽然价格较高,但其具有良好的风味,并能直接进入体内三羧酸循环,在促进幼畜生长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有机酸和无机酸均具有其特定的优点和缺点,各自作用机制有所不同,混合使用可产生互补协同效应,从而增强使用效果。为了克服单一酸化剂的不足或缺陷,目前将无机酸和有机酸或有机酸和有机酸进行复合,形成复合酸化剂,从而提高了酸化剂的应用效果,它能迅速降低pH值,保持良好的缓冲值和生物性能及最佳添加成本,同时减少了酸化剂对设备的腐蚀和对皮肤粘膜组织的刺激。
2、饲用酸化剂的作用机理
2.1对肠道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酸化剂能降低消化道的pH,激活胃蛋白酶原,并刺激十二指肠分泌胰蛋白酶,增进胃内其他多种消化酶的活性。幼龄动物消化道系统发育尚未完善,消化道内胃酸分泌不足,必须从饲料中补充酸来调节消化道的酸性环境。动物胃中pH值为2.0~3.5,小肠内pH值为5~7的酸性环境,在饲料中添加酸化剂能使饲料组分在体内被充分地消化吸收,进而提高生长性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低pH可减缓胃排空的速度,使饲料在胃中停留时间延长,蛋白质分解更完全。酸度可以反馈性地影响消化道的排空速度,在胃内的作用效果更为显著。胃排空主要是胃幽门和十二指肠前端的压力差所控制。当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对十二指肠壁形成化学刺激,使之延缓胃的排空,增加食糜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酸和脂肪还可促使小肠黏膜释放胰泌素和抑胃肽,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的排空。十二指肠因素对胃排空的抑制会随着食糜中的酸被中和、食物消化产物被吸收而逐渐消失。
大多数有机酸是能量转换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产物,能直接参与代谢。
2.2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平衡稳定的微生态环境对防止动物疾病很重要。几种病原菌生长的适宜pH值都中性偏碱,如大肠杆菌适宜pH值为6.0-8.0,链球菌为6.0-7.5,葡萄球菌为6.8-7.5,梭状芽孢杆菌为6.0-7.5,而乳酸杆菌等适宜于酸性环境生殖。因此,酸化剂通过降低胃肠道pH值可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减少营养物的消耗和细菌毒素的产生,同时促进有益菌的增殖。除了降低肠道pH值外,部分有机酸还有另一种杀灭病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有机酸进入动物胃肠道内后部分解离产生H ,从而降低pH值,而剩下部分则不解离而是以分子形式存在。只有这部分以分子形式存在的有机酸能通过细菌的细胞膜而进入到细菌内部。细菌细胞内pH值为中性,所以有机酸分子会在此解离产生H 和RCOO-。H 会降低细菌细胞内pH值,而细菌要维持正常的生命就必须将细胞内pH值持在7.0左右,因此细菌细胞要通过H 泵将H 排到细胞外,这个过程消耗大量的能量(ATP),从而使得细菌失去活力(如图上图)。RCOO-可以抑制细菌细胞核内的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使得细菌不能繁殖下一代。因此酸化剂的直接杀菌效果取决于酸的解离程度,解离程度越低的酸杀菌效果越强,解离程度越高的酸直接杀菌效果越差。一般来说,无机酸(如磷酸)的解离